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中对电信诈骗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各地区的高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规定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具体数额标准。
也就是说,在诈骗达到三千元以上已经构成了电信诈骗的立案标准,但是并不意味诈骗金额低于三千就不能立案。只要对方的行为构成了电信诈骗,报警后提供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况和其他信息,如银行账户、电话号码等,可以证明确实存在诈骗行为,或者警方接到其他受害者报案的,警方就会立案侦查。
而在达到构成电信诈骗罪行的金额,并且存在以下情况的,应当从严惩处:
1、通过群发短信、拨号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或者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2、诈骗抢险救灾、扶贫救济等款物的;
3、以赈灾募捐的名义来实施诈骗的;
4、诈骗老年人、残疾人或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产的;
5、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存在上述行为之一并且诈骗的财物接近规定中“数额巨大”或者“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的,或者属于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的,应当认定为上述《刑法》规定中的“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1、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
2、冒充公检法、邮政工作人员。
3、以销售廉价飞机票、火车票及违禁物品为诱饵进行诈骗。
4、盗取QQ号等冒充熟人进行诈骗。
5、利用中大奖进行诈骗。
6、利用汇款信息进行诈骗。
7、QQ聊天冒充好友借款诈骗。
8、诱使扫描二维码图形(实则木马病毒)诈骗。
9、虚构消费退税诈骗。
10、以提供低息贷款为诱饵诈骗。
网络诈骗主要有以下8种方式:
1、谎称其货品为走私物品或海关罚没物品,要求网民支付一定的保证金、押金、定金;
2、谎称网民下订单时卡单,要求网民重新支付或重新下订单;
3、谎称支付宝系统正在维护,要求网民直接将钱汇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中;
4、谎称购物网站系统故障,要求网民重新支付;
5、谎称网店正在搞促销、抽奖活动,需要交纳一定的手续费等等;
6、网民在网购飞机票时,嫌疑人谎称网民提供的身份信息有误,要求网民重新支付购票款;
7、谎称需要进行资质验证,要求网民支付验证资质费;
8、谎称店内无货,朋友的店里有货,于是推荐一个看似差不多的网址。
1、短信内链接都别点
虽然手机短信中也有银行等机构发来的安全链接,但不少用户难以通过对方短信号码、短信内容、链接形式等辨别真伪,所以建议用户尽量不要点击短信中自带的任何链接。特别是手机用户,更要防止中木马病毒。
2、“ 验证码”谁都别给
银行、支付宝等发来的“短信验证码”是极其隐秘的隐私信息,且通常几分钟之后即自动过期,所以不要向任何人和机构透露该信息。
3、手机不显号码
目前,除极少数特殊部门还拥有“无显示号码”电话之外,任何政府、企业、银行、运营商等机构均没有“无显示号码”的电话,所以今后再见到“无显示号码”来电,直接挂断就好。
4闭口不谈卡号和密码
无论电话、短信、QQ聊天、微信对话中都绝不提及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号码等信息,以免被诈骗分子利用。
5、有些号不能接但能打
6、钱财只能进不能出
任何要求自己打款、汇钱的行为都得长心眼,警方建议如需打款可至线下银行柜台办理,如心中有疑惑,可向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咨
由于个人隐私泄露泛滥,诈骗分子常常会掌握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并以此作为证据,骗取用户信任,此时切记要多长个心眼一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就算朋友家人,如果仅仅,是在网上,也不可轻信。
7、钓鱼网站要提防
切不可轻易信任那些看.上去与官方网站长得一模一样的钓鱼网站,中病毒不说,还可能被直接骗走钱财,所以在登录银行等重要网站时,养成核实网站域名、网址的习惯。
8、新鲜事要注意
诈骗分子常常利用最新的时事热点设计骗局内容,如房产退税、热播电视节目等都常常被骗子利用。如果不明电话中提及一些你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也切莫轻易当真。
9、拿不准就打110
如果真有拿不准的事,拨打110无疑是最可靠的咨询手段,虽然麻烦了警察,但必要时候仍可以采取这种手段。